筑牢数字资产安全防线 · 打造下一代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通信网络安全定级备案”简称“通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及通信管理局通知要求,对通信网络运营者所拥有或运营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核心业务系统、支撑系统、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进行网络安全等级的确定,并按照要求向相关监管单位进行备案登记的全过程及相关专业服务。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制定的应急演练方案,通过模拟发生安全事件或遭受攻击,参与演练的各部门人员依照应急响应预案对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运行应急工作机制,检验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应急预案和业务技术专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验证相关组织和人员应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各项应急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发情况下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和故障恢复的需要,不断提高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不断完善应急响应预案.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黑客攻击,软件故障,不良舆论等的不同事件的应急演练。
定制化方案适配性强:紧扣行业风险特点,针对性编制预案,贴合企业实际场景需求。
全流程闭环管理专业:覆盖预案编制、评审修订及演练设计,确保应急体系科学完善。
实战化演练成效突出:模拟真实危机场景,强化团队响应协同,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漏洞排查与优化精准:通过演练暴露薄弱环节,靶向改进流程,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智能评估量化成果:借助系统科学量化演练效果,以数据支撑应急能力持续提升。
提前识别潜在危机,通过预案编制构建风险防线,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实战演练检验响应效率,暴露处置短板,推动应急流程标准化优化。
以演练数据量化改进方向,减少事故损失,提升企业安全运营韧性。
满足监管要求,强化应急体系合规性,同步树立安全管理标杆形象。
整合内外部应急资源,通过演练磨合机制,确保危机时高效联动响应。
针对渗透测试服务范围,结合等级保护合规性测评等各项检查工作的成果,采用外部渗透方式对应用系统和网络安全基础设施进行非破坏性质的模拟入侵者攻击的测试,检测外部威胁源和路径,以便掌握系统的安全状况,寻找系统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并出具《渗透测试报告》。
实战化风险验证:模拟黑客攻击手法,主动发现系统深层漏洞(如代码缺陷、逻辑漏洞),验证防御体系真实有效性。
精准定位高风险点:聚焦业务流程与技术架构,输出可落地的漏洞修复方案,优先处置影响数据安全或业务连续性的问题。
合规与业务双驱动:满足等保、GDPR 等合规要求,同时结合企业业务特性(如电商交易链路、金融支付环节)定制测试场景,保障核心业务安全。
动态防御支撑:定期或重大版本更新前测试,持续暴露新兴威胁(如零日漏洞、供应链风险),助力构建 “检测 – 修复 – 再检测” 的闭环防御体系。
模拟黑客攻击,挖掘深层漏洞(如逻辑缺陷、零日漏洞),验证防御体系真实有效性,避免 “表面合规”。
定位威胁业务连续性或数据安全的高风险点,提供可落地修复方案;满足等保、GDPR 等合规要求,助力监管审计与行业准入。
提前修复漏洞,降低应急响应、业务中断等损失;通过攻击路径反推防御薄弱环节,优化安全策略与团队应急能力。
紧跟监管政策要求,基于等保测评三级要求、CIS等基线标准进行安全基线核查,基于SecMind自研的基线核查工具进行快速核查,支持主流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的配置策略核查,满足企业监管、合规和最基础的安全配置要求。
周期开展全面的漏洞扫描服务,使用漏洞扫描系统并结合人工方式,进行安全漏洞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物联网设备等;
识别出能被入侵者用来非法进入网络或者非法获取信息资产的漏洞,提醒安全管理员及时完善安全策略,及时发现最新的安全漏洞及安全风险,并出具详细的漏洞扫描报告及修复建议。
风险评估的范围涉及到网络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物理环境、网络结构、应用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及网络安全设备等保,评估范围包含安全性、安全产品和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等等;
同时对管理风险、综合安全风险以及应用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估,风险评估采用专业工具扫描、人工评估、渗透测试三种相结合的方式,审核应用所处环境下存在哪些威胁,根据应用系统所存在的威胁,来确定需要达到哪些系统安全目标才能保证应用系统能够抵挡预期的安全威胁;
安全风险评估的服务内容包括: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性识别、已有安全措施识别、风险分析和识别、风险处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