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笔涉及数亿资金的交易指令在核心银行系统被执行,当一个包含百万客户敏感信息的数据库被批量导出,当证券交易系统的核心参数被悄然修改——这些牵动金融命脉的操作,背后往往都依赖着一把无形的“万能钥匙”:特权账号(Privileged Account)。
在强监管、高风险、高价值的金融行业,特权账号不仅是运维的必需品,更是黑客垂涎的“皇冠明珠”与内部违规的潜在通道。一套成熟的特权账号管理系统(PAM),早已超越技术工具的范畴,成为金融机构满足严苛合规要求、筑牢数据安全防线的战略级基础设施。
金融业:特权账号风险的重灾区屿监管风暴眼
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使其面临远超其他行业的特权账号风险:
1.资产价值极高:
直接掌管客户资金、海量交易数据、核心商业机密。
2.系统高度复杂:
核心交易、信贷、风控、支付、数据库等关键系统林立,特权账号数量庞大且分散。
3.攻击目标显著:
是国家级APT组织、勒索团伙、商业间谍的“头号目标”。
4.内部诱惑巨大:
高权限岗位人员存在潜在道德风险或操作失误风险。
5.第三方依赖深:
大量外包开发、运维、审计人员需临时特权访问。
金融行业正处于全球最严格的监管聚光灯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明确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毁损、丢失”,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特权账号管理是落实等级保护(尤其是三级以上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如访问控制、安全审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强调对“重要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特权账号是访问和处理核心金融数据(客户信息、交易记录、征信数据等)的主要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环节提出严格要求。特权账号操作是接触个人金融信息最频繁的场景之一。
《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JR/T 0223-2021):
明确要求对特权账号进行集中管理、最小授权、操作审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证券期货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
均对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特别是高权限访问)、操作审计、外包风险管理提出明确要求,PAM是实现这些要求的落地工具。
银保监会、证监会现场检查重点:
特权账号的管理现状(如是否存在共享、弱口令、未定期改密、审计缺失等)是监管检查的高频项和“一票否决”风险点。
国际合规压力(如GDPR, PCI DSS):
对于有跨境业务的金融机构,对特权访问的严格控制同样是满足这些国际标准的必要条件。
监管的核心诉求清晰而强硬:
“谁能访问?”、“访问了什么?”、“操作是否合规?”必须全程可管、可控、可查、可溯!
传统的手工管理、密码共享、审计缺失的方式,在监管眼中无异于“裸奔”。
PAM:金融业特权账号治理的合规“利器”与安全“重器”
针对金融行业的独特风险与严苛合规要求,现代PAM解决方案提供了精准的应对能力,其核心亮点在于:
1. [合规基石] 集中化凭证保险库与强制密码轮换
“告别Excel密码表”: 将所有核心系统(核心银行、信贷、交易、数据库、网络设备)的特权账号密码、密钥、API令牌统一加密存储在经认证的安全保险库中。
“打破一码定终身”:强制定期(如每天/每周)或在每次使用后自动轮换密码,尤其针对默认密码和高危账号。某全国性商业银行部署后,将数据库DBA密码轮换周期从天级缩短到分钟级,极大降低凭证泄露窗口。
合规价值:直接满足《数据安全法》、《等保》对重要数据访问凭证安全管理的要求,解决监管对“弱口令、长期不变密码”的诟病。
2. [最小特权原则] 精细权限控制与动态即时授权
“权限不是铁饭碗”: 基于角色(RBAC)或属性(ABAC)实现精细到命令/操作级别的权限划分。
“按需申请,用完即焚”:运维人员需通过工单系统申请临时权限,审批通过后获得仅够完成特定任务、仅限特定时间窗口的特权。任务结束,权限自动回收。某头部券商将此应用于交易系统维护,杜绝了运维人员非工作时间的越权操做。
3. [强审计溯源] 特权会话全生命周期监控与不可抵赖审计
“PAM即跳板”:所有特权访问必须通过PAM代理,禁止直连生产系统。
“操作全程录像”: 对RDP、SSH、数据库客户端等会话进行高清录屏、命令级日志记录(包括返回结果)。
“审计铁证如山”:生成防篡改、带时间戳的详细审计报告,精确记录“谁(Who)、何时(When)、从哪里(Where)、访问了什么(What)、执行了什么操作(How)”。某省农信社利用PAM审计日志,快速定位并证实了一起外包人员试图违规导出客户信息的未遂事件。
合规价值:这是满足《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及金融行业监管关于“操作留痕”、“安全审计”、“事件溯源追责”要求的核心证据链,是应对监管检查的“硬通货”。
4. [第三方风控] 严管外包与供应商访问
“临时账号≠失控账号”:为第三方人员创建临时、限时、限权的专属账号,严格绑定其身份与访问范围。
“服务结束即消失”:合同到期或项目结束,账号及权限自动失效并清除。
“隔离与监控”:第三方访问同样需通过堡垒机,并接受同等严格的行为审计。
合规价值: 有效管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强调的外包风险,避免因第三方导致的安全事件与监管处罚。
在金融数字化浪潮与安全威胁升级的双重驱动下,特权账号管理(PAM)已从“可选项”变为关乎生存发展的“必选项”。它不仅是应对监管检查的“通关文牒”,更是守护金融核心资产、维系客户信任的“金库重锁”。
对于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等金融机构而言,投资建设一个与企业规模、复杂度及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PAM体系,绝非简单的IT采购,而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风险管理与合规治理工程。当每一把“万能钥匙”都被精准管控、每一次特权操作都暴露在阳光之下,金融机构才能真正筑牢数据安全的护城河,在数字化竞争中行稳致远。
谁最迫切需要PAM?
金融机构:
守护海量客户资金与敏感信息,满足严苛监管要求。
医疗健康机构:
保护患者隐私数据(PHI),应对HIPAA等法规。
政府与公共事业:
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大型企业与制造业:
保护核心知识产权、生产系统与供应链数据安全。
PAM不是万能药,但它是数据安全纵深防御体系中承重的一环
当攻击者千方百计寻找“金钥匙”时,一套成熟稳健的PAM系统,就是守护企业数据命门最坚固的那道闸。在数据即价值的时代,管好特权账号,就是守住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某零售巨头在部署PAM系统一年后,特权账号相关安全事件下降92%
内部审计效率提升65%,合规检查通过率大幅提高
特权账号,这把打开企业核心的钥匙,理应被锁进最严密的保险柜
你的企业,准备好为数据安全的“命门”加装这道至关重要的防线了吗?评估你的特权账号风险,让PAM成为安全战略的必选项,而非亡羊补牢的无奈之举。
上海豌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SecMind xPAM特权账号管理系统可以对用户的资产和运维进行账号集中管理,对账号密码进行闭环管理,实现对帐号的自动发现、自动巡检、自动识别、自动改密的、加密存储的功能,防止弱口令、通用口令、僵尸账号、长期不改密、密码泄露等账号安全风险,当特权访问变得可知、可控、可溯,网络及数据安全的防线才能真正坚不可摧,豌豆信息xPAM系统正是这道防线上最关键的智能堡垒。